当网友们还在为昨日刊登在《深圳晚报》头版的两家自媒体广告创意击掌惊叹时,有谁知道,其实早在两周前,就有一家新媒体已经把广告打到了央视的黄金时间档!作为垂直领域的“头部”公号,“有车以后”成为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自媒体。


昨天两个自媒体广告登在《深圳晚报》头版的消息,在朋友圈内疯狂转发。这则消息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与广告内容充满趣味有关;另一方面,在自媒体唱好,传统媒体唱衰的今天,这则消息引发了一个颇为戏谑意味的问题思考:这到底是自媒体借传统媒体的势,还是传统媒体借自媒体的势呢?


其实,早在两周以前,自媒体“有车以后”的广告就已经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了。不管是谁借谁的势,从这些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媒体越来越向着企业化的方向发展,自媒体越来越跳出“媒体”的框架和限定。



有车以后的创始人徐晨华


在清博指数平台(www.gsdata.cn)搜索“有车以后”,可以看到“有车以后”在微信公号中总排名第7,可谓相当不一般!今天小新就邀请到“有车以后”,听听它的牛X之路吧。



●    

做互联网第一汽车新媒体平台



每个人都有一个“有车以后”的梦想!


“有车以后”于2014年10月开通。最初“有车以后”的定位是为 C 端用户提供买车攻略、用车技巧、车辆实测等内容。


目前,“有车以后”粉丝约600万,日活粉丝达400~500万。此外,他们还覆盖今日头条、ZAKER、搜狐客户端、网易客户端、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网、百度百家等,形成了全国覆盖面最广的新媒体矩阵之一,日均影响汽车用户超过4000万人次。


在谈到未来规划时,“有车以后”表示:“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丰富内容品类,提供视频、漫画等最流行的优质多媒体内容。同时,加大在社群电商的尝试和投入,加速将“有车以后”打造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第一汽车新媒体平台。



●    

“内容电商”将会是未来的发力点



作为垂直领域的“头部”公号,“有车以后”的变现能力也非常强。第一年就已经实现盈利,目前主要收入还是集中在原生广告,未来“内容电商”会是一个很快的增长点。


2016年2月24日,“有车以后”在一篇行车记录仪评测文章的末尾做了一个小调查:“你想买哪款行车记录仪?是惠普f500,还是捷渡D600S?”不到12个小时,有7300多人想要购买。


 


2月25日,“有车以后”第一次电商化尝试上线,200个行车记录仪全部卖空,其中100个惠普f500十分钟内被抢光。最近一轮的电商试水是5月18日推出的,短短三天时间不到便卖出了7100多单、14000多瓶机油,销售额达到150万元。



●    

自媒体第一次在传统媒体上投放广告



2016年5月14日晚上18:52分,CCTV新闻频道晚间黄金时段的王牌栏目《共同关注》播出了一条特殊广告,广告时长15秒,广告主为“千万粉丝关注的微信汽车类自媒体”——有车以后,这是央视历史上第一个微信公众号广告。


 

据悉,“有车以后”这一次在央视广告的攻势非常强势,播出频次也非常高,开创了公众号投放央视的先河。除了在当天的《共同关注》播出外,还分别在9:00、10:30、12:30、13:00、15:00、17:55的《新闻直播间》高调曝光、另外还将在每天的《新闻1+1》、《新闻调查》、《面对面》等栏目高频播出。据透露,此次“有车以后”在央视的广告将从5月14日起一直延续到6月30日。

 

根据央视2016年刊例,这次广告投放价值超过千万元。在微信公众号未来是否取代APP、微信自媒体影响力越来越主流等大背景的影响下,“有车以后”在央视播出的广告,在国内创投圈、媒体圈和汽车圈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度。



●    

刷新外界对公众号的固有认知



央视受众与新媒体受众有很大差异,两者在人群上是互补的关系。投放传统媒体央视,有利于将互联网品牌从虚拟世界引向更广泛的公共空间,跨越次元吸引差异化人群,开辟新的增长空间。而借央视进行品牌背书,也可以极大提升公众对互联网品牌的信任度。


其实,互联网公司“霸屏”央视并非罕见,QQ、淘宝、陌陌、优信二手车以及近期的互联网金融都先后占领过央视的黄金资源。大部分互联网“独角兽”进入快速发展前都有这种曝光需求,背后往往体现了资本意志,预示着行业洗牌和投资风口。


公众号从草根创业到登上央视,刷新了外界对公众号的固有认知,绝对是微信公众号正在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投放央视并非烧钱,而是一次市场战略行为,目的就是迅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建立绝对领先的优势。



●    

打造10W+爆文的三点经验





“有车以后”分享了他们打造10万+爆文的三点经验:


1、坚持用100%的精力做好优质原创内容


“有车以后”上线后仅十多天迎来第一波大爆发。11月3日一篇《如果所有汽车品牌是一个班的同学》刷爆朋友圈,在仅有几百个粉丝的情况下,一天之内点击量10万+,并有一万多条转发。11月18日的《假如我在广州车展遇见你》也有7万+的点击量。因为这样一两篇爆款,“有车以后”开始被人关注。


2、“不要节操,要数据”


早在2015年4月,“有车以后”创始人徐晨华就跟团队强调要研究数据,哪些文章是最受用户欢迎的,哪些东西是用户感兴趣的,我们就根据用户的喜好来。


徐晨华曾经花了两个小时满怀信心地写了一篇文章——《深度八卦:哪些高逼格 Jeep 车型可能国产》,认为一定能火。但发出来效果并不好,感觉很失落。问题在哪儿呢?后来他们分析,第一,Jeep 用户群体太小。Jeep一年才卖8.8万台,而上汽大众朗逸一款车一年就卖40万台。第二,当时“有车以后”的用户群体以二、三、四线城市为主,且多为首次购车。他们多考虑10~15万价位的车,高逼格的 Jeep 离他们太遥远了。


而“有车以后”要满足80%用户的核心需求,所以像“10万块钱要买什么车”这样的内容才必火。


3、内容流水化生产非常关键


徐晨华表示,考虑到内容编辑的层次不一,打造内容的过程需要标准化,也就是“汽车资讯内容流水化生产”。汽车产品内容非常容易标准化对编,编辑来说不需要费太大的心力,也能确保文章的量产流水线生产时,内容创新并行。他们非常注重场景感。例如一期“小孩被困在车里面该怎么办”的内容。徐晨华找来自己儿子和同事江涛的儿子出演,用视频展示小孩被困在不同的车里,打开车门的不同方法。还有火辣美女试车栏目,用“性感图片+火辣视频+文字解析”的形式展示车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