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由微博和清博大数据联合举办的“新媒体影响力·广州沙龙”在美丽的羊城精彩开幕,现场大咖云集,清博大数据将陆续为大家奉上各位大咖的精彩内容。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昌凤到场作了《传播创新:用内容创造传播关系》主题演讲,以下为节选的精彩举例和观点。

 

●    

数字时代的转型


在新闻生产的流程上,由过去的以单向度的“新闻采编”为核心,转变为以更具互动性的“内容管理”为核心。

 

首先我从《纽约时报》的送餐服务说起。纽约时报最近开设送餐服务,这样的“新闻服务”已经给《纽约时报》带来了9500万美元收入。这是互联网思维在传统媒体的最新应用,媒体不仅提供产品,而且提供服务。传统媒体开始引入“硅谷模式”,以“产品思维+用户导向”为核心进行改造升级。与其它传统媒体一样,《纽约时报》过去都是以“新闻采编”为核心,现在转变为“内容管理”为核心。从去年上半年起,《纽约时报》每日例会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报纸头版的内容,而是如何在各数字平台上及时进行新闻追踪和内容更新。《纽约时报》组建一支核心编辑团队专门负责协调印刷版的内容生产和数字平台的跟踪与推送。为了更好地了解用户对内容的反馈,所有记者都学会了使用内部开放的数据分析工具,以了解用户与内容的互动数据,更好地生产用户所需要的信息,已经达成了这种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互动。

 

《纽约时报》实践了变迁中的融合形态——三个层级的融合,技术融合、形态的融合——比如《雪崩》,以及如今的产业融合,再加上实践中的文化融合、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融合。传播的一切都在改变,背后深层的改变则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关系的改变,生产者和内容关系的改变,内容和用户之间关系的改变。


 

核心的变革是重造关系、制造新的关系,从而把这种关系用到自己的媒介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营各个方面。最核心的传播关系是通过媒介产品、服务、用户的体验即深层卷入,缔结一种深层的传播关系,我们叫再造传播关系。


●    

人与信息的全新连接


传播的核心要素是关系,核心生产要素和相关者是生产者、内容和用户,而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与用户的关系,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人与信息的新连接。

 

生产者、内容和用户是如何联接的?如果梳理一下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我们可以看到:报纸自己生产内容,它的读者是很泛的群体,是粗放而不明确的对象。电视也是这样,内容主要依靠自己生产,对观众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收视率的调查获取群体特征,也就是说其用户比报纸可能明确一点。而门户网基本上是通过版权合作获得内容,并经过人工编辑传播内容,它可以知道用户是从什么端口进去的,但是它不知道用户的特征。而现在最新的社交媒体,特别是使用推荐引擎的社交媒体,它通过版权合作与平台合作获得内容,通过数据的抓取来了解用户特征,从而个性化地推送信息,这是在重新缔结与用户的关系,这种方式就是再造用户和内容的关系。

 

●    

内容与生产的创新


去年起VR、无人机、智能化等等技术层面的很多新事物大量涌入传播领域,但是技术层面只是工具,通过这些工具要生产的核心东西是什么?是内容。因此,不要只盯着平台和技术,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内容生产的创新。2016年拼的不再是平台和技术,因为那些大家都能用了,2016年创新的已经是信息的种类,而不是技术或者平台的种类。


 

●    

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


传统媒体通过技术的改造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现在很难分清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些原生态新媒体的人又被挖回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通过他们改造和升级。已经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实例。比如S. Mitra Kalita在2015年离开数字原生新闻媒体Quartz,转向有134年历史的《洛杉矶时报》担任编辑策略部执行主编。《洛杉矶时报》挖了这样的人,在网络上呈现新的面貌,2015年通过策划几个大的媒体产品,让全美国的人都非常佩服《洛杉矶时报》现在有了新的活力。从新媒体获取经验,反哺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升级换代,这个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传统媒体并不是死了。

 

经过了多年的挣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样的传统媒体,再次开始争做最优质的“全国性报刊”。《华盛顿邮报》正在创建一种Uber式的商业模式,要打造一个能够让新闻媒体和自由撰稿人对接的线上工作模式,打造其“人才网络”战略。这种模式借鉴Uber专车模式——普通的开车人在Uber模式中成了非专业的新式出租车司机,媒体界也会让普通的信息记录者变成非专业的新式记者。Uber模式还将把大量的传统的采写工作分割成相互独立的任务,并在需要的时候分配给别人。报酬将由供需动态关系决定,每一位工作者的表现会被不断追踪、评估与监督。通过用户的转发、评论等方式给自由撰稿人评价,就像Uber专车得到评判和星级,再由星级确定你的定位、分配什么任务,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内容,还节省在媒体内供养专业记者的经费。

 

四、五年前,媒体兴起了一种“个人专营网站”,是传统媒体进入新媒体的举措之一,比如特许的“媒养博客”、制造“国中之国”的模式。这类专营网站通常创始人兼核心人物都是明星记者;作品在网上和跨平台媒体上呈现;核心人物控制着网站的编辑权,网站体现其个人的特点、个性;虽然是主流媒体的一部分,但网站上可以有许多个性化观点、态度和表达形式。


传统媒体通过这类专营网站或者新媒体终端产品,做出自己的强项和特色。比如《华盛顿邮报》做了一个美国政策解读的专门网站Wonkblog,如今它专注于经济、能源、健康、交通等方面的政策解读。《纽约时报》还有专注华尔街新闻的网站,ESPN做文化体育类的专营网站,请看这个Grandland。相当于我们现在许多的自媒体,要做垂直性的内容,专业、专注,挖得深就有很大的优势。


 

●    

关系对传播的影响


打造新的关系,新闻内容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对传播有非常深层的影响。比如记者与受众的深度联系,本地化信息为社区的人服务,社区人就能成为你的用户和消费者。

 

纽约社区媒体就有深度介入当地社区活动的例子,比如有一个破旧的足球场,他们拍摄了一部关于纽约高中足球队的纪录片,通过纪录片这个足球场引起了关注,建起了新的足球场打造了新的冠军,这就是由媒体带动的社会服务。另外一个关系是来自记者和受众的对话:这种对话,特别是我们说的众筹新闻,现在广泛地使用了,比如英国《卫报》做2015年美国被警察杀死的人数的报道,就是通过众筹做的。比如Propublic做的这个Patient story ,是做病人所受医疗伤害的新闻报道,它通过征集的方式,让你把自己相关的信息,自己的经历、家人或者亲戚朋友所受的医疗伤害经历写下来,短时间内征集到100多个故事,这些故事被媒体广泛应用,这些故事都不是记者采集,都是由用户上传的有深度的报道。



同时还有挖掘信息与信息的关系,比如在文章中进行超链接和更有层次的处理。《华盛顿邮报》2015年7月推出了The  knrowledge  map,在报道 IS国的新闻时,不仅告诉你发生什么事情,同时给你作背景和场景的介绍,给你多层点击的机会,让你在其信息上停留的时间拉长。



这个是奥巴马连任就职时,华盛顿邮报网刊出的一张可社交图片,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这张照片上做标记,可以在自己的头像上做标签。大家看到的蓝点,是媒体自己做的标签,你把鼠标放在任意一个蓝点上,就会显示出这个人是谁、什么身份。喜欢看政治八卦的人就会看奥巴马后边坐的是什么人——过去的几任总统、著名的歌唱演员、诗人、马丁Ÿ·路德·Ÿ金三世,还有奥巴马的夫人、丈母娘……等等。信息通过这种连接关系,就变活了,更有层次了,让你有深入了解的愿望了。而你,通过信息和信息产品,进入了复杂的连接关系中。